爱种猪,养好猪专业种猪优选导购平台!
全国咨询热线:15732740525
爱种猪网logo
您的位置: 猪业资讯
首页 > 猪业资讯 >

“美颜”猪肉套路多? 生鲜灯12月1日起将禁用 走访西安部分市场实地调查

2023-07-31 阅读(


  “在菜场看上去很新鲜的肉,一到家怎么就变了样?”有市民认为,这样的“怪事”根源就在于肉摊使用了生鲜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生效。给鲜肉开“美颜”的生鲜灯终于要整改了。

  >>文件规定

  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生鲜灯”

  《办法》规定,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办法》明确,食用农产品,指来源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供人食用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不包括法律法规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产品及其制品。即食食用农产品,指以生鲜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过清洗、去皮、切割等简单加工后,可供人直接食用的农产品。

  关于“生鲜灯”的争议早已存在。去年7月《华商报》就报道过,有市民反映肉店、肉摊的灯不普通,灯下的猪肉看起来色泽鲜艳、光泽度好,但与自然光下差别很大,购买时无法辨认肉的真实颜色,判断不了新鲜程度。

  不少市民对商家使用“生鲜灯”来改变食品的品相感到不满,认为商家的行为是“光学营销”,欺骗消费者。监管部门此次出台的规定对此进行了明确禁止,目的也是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食品安全。

 

  >>记者走访菜市场、连锁超市肉摊大都使用生鲜灯

  7月27日,华商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多家菜市场及连锁超市,发现肉摊上、肉类柜台使用生鲜灯最普遍。经过红灯的“美颜”,猪肉显得格外红润鲜嫩。此外,超市的熟食、水果等柜台也有各自的专属灯光。

  西三环一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肉摊上都用了生鲜灯

  27日下午,记者来到西三环边上的一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卖肉的摊位上都使用了红灯。

  在一个卖猪肉的摊位,切好的鲜肉上方悬挂着一排发着红光的吊灯。这些灯的灯罩为红色,光源为LED,圆形发光点呈环状分布,红白相间。被照射的肉品光泽感强,像加了一层鲜嫩滤镜。记者挑选了一块后腿肉,拿到几米外的自然光下,发现这块肉看起来不再那么有“光彩”。

  友谊西路一连锁超市猪肉拿到自然光下像褪了色

  记者又来到友谊西路一连锁超市。肉类柜台上也悬挂有几个生鲜灯,外观与上一个批发市场上的生鲜灯相似,但亮度较暗。灯光下,有的肉上覆盖有保鲜膜,有的肉没有。挑选一前腿肉,灯下猪肉颜色红润。但拿到自然光下,像是褪了色,颜色淡了几个度。

  二环南路一新零售平台灯下的肉与正常光下差别不大

  二环南路一新零售平台的猪肉、牛肉等已分类盒装好,摆放在货架或冰柜里。记者注意到,蔬菜、肉类冰柜上方都嵌入了灯条,光的颜色不同,肉类上方的灯光相比蔬菜类偏紫偏红。灯下肉质颜色红,记者挑选一盒拿到正常白光下比较,颜色差别不大。

  吉祥村附近一品牌连锁超市生肉熟食水果灯光配色不同

  在吉祥村附近一品牌连锁超市,肉类柜台上使用的是红色射灯,照得肉质看起来红润鲜嫩。挑选一里脊肉拿到自然光下,肉质并没有那么红。此外,不仅是肉类柜台“红光 照肉”,熟肉柜台上也有射灯,是红光搭配暖白光。水果柜台上,是白光搭配个别黄光。售卖面食糕点的柜台,射灯颜色偏黄,食品色泽看起来更“温润”了。

 

  >>网民声音

  终于要整治

  再不怕被“误导”了

  打开某购物平台搜索“生鲜灯”,按销量排行,随机打开一家月销量4000+的店铺,商品详情介绍页面标榜“好生意都用美食灯,好看才好卖”。售卖的生鲜灯配色也颇有讲究,鲜肉灯用红白光加红,蔬菜灯用绿白光,熟食灯用红黄光……

  《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2月1日执行后,不难预料生鲜灯市场将变窄。网友对此的看法是“终于盼得整治,再也不怕被‘误导’了。”

  一网友称,每次买肉时看见红灯都迷糊,被晃得睁不开眼睛。这种灯本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存在,支持整改。

  还有网友说,之前以为这种灯是杀菌的紫外灯,结果发现买到家的猪肉与购买时外观色泽差别较大,灯光改变肉色,造成质量误判,等于造假。

  大部分网友的态度都是支持整改,希望能还生鲜本真原貌,还大众一个安心、诚信的消费环境。 华商报记者 常彭朵/文 赵彬/图

  关掉生鲜灯

  让食材“素颜”上市

  按说,商家把自家的肉食、蔬果“打扮”得卖相好些,本身是讨好消费者的一种策略,而“生鲜灯”作为一种冷光源照明灯具,也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风险。然而,这些理由不过是“生鲜灯”无伤大雅的一个借口,并不全面。

  应该看到,将原本并不那么新鲜的食材,通过光照作用,让人看起来感觉到格外新鲜,其恶在于:欺骗消费者做出了本来未必做出的消费决定,这属于一种“欺骗营销”;不新鲜的商品因此而变得“新鲜”,等于遮掩、改变了商品的真实“信息”,这属于“信息误导”。

  消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任何可能影响消费者判断的因素,都应有章可循,被置于监管之下,而不能被人随意操弄。何况,从“美颜”下美好的食材,变回到现实中暗淡的食材,消费者往往要经历一个由兴奋到沮丧的情绪变化,这就是一种欺骗。

  一盏小小的“生鲜灯”,照亮了肉食和蔬果,也让人看见了困扰消费的种种障碍。为深化消费、促进消费计,当然要除之而后快。彻底关掉“生鲜灯”,还食材以素颜,避免光学误导、欺诈营销,让我们的消费环境更加真实、友好起来。 据澎湃新闻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