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足养猪,让新希望、大北农、唐人神等一众饲料企业在2020年赚得盆满钵满,而在猪价高位回落的2021年,它们中的大多数又深陷亏损,多家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80%,直至2023年上半年,业绩仍被养猪业务“拖累”。
不禁想问,饲料企业养猪到底是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是跌入了“万丈深渊”?
TOP20猪企有10家为饲料企业 出栏6410万头、5年增2.3倍
尽管涉足的时间不一,新希望六和、海大集团、大北农等饲企都纷纷加入到了养猪的行列。截止至2022年末,国内饲料产/销量TOP20的饲企中,实际在经营养猪业务的企业多达14家,饲企养猪已经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
从养猪业的角度看,据新猪派调研、统计,2022年国内生猪出栏量TOP20企业合计出栏生猪约1.68亿头,其中10家饲企出栏6410万头,占20家的比重达39%,约占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
在非瘟高价红利等因素驱动下,这批“外来者”养猪规模在近五年增速惊人。10家饲企2022年的出栏总量较2018年增长了2.3倍,增量接近于山东全省2022年的出栏量。
对比2018年-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10家饲企中生猪出栏量增速超过30%的群体占大多数,有7家之多,傲农生物、双胞胎、新希望更是在50%以上。其中傲农生物2022年生猪519万头,跃居上市猪企第五位,复合年增长率高达87.8%,位居所有上市猪企之首。
与2018年对比,10家企业2022年的生猪出栏量增幅从53%到1143%不等。双胞胎、新希望仅用5年时间,生猪出栏量就从百万头跨进千万头级别,位列国内前五。
亏多赚少,养猪重资产 上市饲企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超70%
不可否认,饲料业竞争激烈,行业发展的“朝阳期”已过。饲料企业集团虽携资本优势入局,但把饲料做好已属不易,既能做好饲料又能把猪养好的饲企只在少数。
从2017年-2022年的时间维度来观察,在过度扩张、经营管理不足等影响下,多家饲企养猪更多的是一笔“赔本买卖”。以10家上市企业为例,2021年,因养猪业务而致整体归母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有8家,合计亏损达334亿元,比它们2017年-2020年的利润总和还多,其中金新农、正邦科技、傲农生物一年就亏光了公司上市以来的净利润总和。
8家企业2021年共出栏生猪3390万头,粗略计算头均亏损达985.25元/头。
新希望、正虹科技、正邦科技、傲农生物4家企业在2021年、2022年连续2年亏损。6年时间里,真正实现巨额财富的只有海大集团一家,净利润超过了100亿元;正虹科技、正邦科技、金新农、傲农生物累计归母净利润为负。
另外,养猪重资本运作,企业倾注大量资金投资养猪,举债扩大规模,资产负债率因此升至高位水平。据新猪派统计,2022年末,以上10家上市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2.21%,较2017年提升了28个百分点,其中正邦科技、正虹科技、傲农生物负债率已经超过80%,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正邦科技2022年末负债率高达148.41%,已经资不抵债,较2017年增长了88.7个百分点。
饲企养猪最终目的:向溢价能力更强的食品端要利润
业绩为养猪“所累”,饲企为何还要进军养猪业?
据新猪派观察,新希望、唐人神、傲农生物、禾丰股份等饲企的共同点在于,产业链的尽头并非是养猪,而是深入到食品端。这反映出,在饲料行业高度竞争之下,对于有资本的中大型饲企集团而言,以养殖业为平台和跳板,将产业链延伸至食品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布局,才是饲企养猪的最终目标。
在整个生猪产业链条中,贴近食品端的环节往往能够稳定实现盈利,例如渠道商、零售商在生猪产业链行业平均利润分别占比28%、20%,要高于饲料和育肥。
另外,据布瑞克农业数据测算,2021年外购仔猪育肥利润为-264.71元/头,而猪肉批发零售的利润仍高达348.44元/头。
同样,在养猪业进入微利时代后,一些企业集团产业链延伸的步伐也在加快,向屠宰、食品等领域要利润,构建企业的多维竞争力。
如牧原在今年7月再次宣布注资1亿元在山西设立屠宰子公司,其目前已投产屠宰产能2900万头,或已成为国内最大生猪屠宰巨头。
殊途同归,温氏股份正向食品企业转型,推进养猪养禽屠宰鲜品和熟食加工业务。在产品的销售形态占比上,其提出了猪的屠宰“二八比例”,计划未来养出的猪20%用于屠宰,并且逐步加工成可食用的预制菜,其余80%的猪用于活体销售。
免责声明:本网站图片,文字等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版权,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
责任编辑:乔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