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生猪 屠宰产能已高达 8.44 亿头,在饱和的产能下牧原、温氏、新希望等猪企依旧持续发力,并且屠宰行业利润微薄,据统计上半年每屠宰一头猪就要亏损约40元!那么在猪企大力发展屠宰的背后,究竟有何利弊影响,对生猪产业有何意义?刚好今年参观了牧原屠宰场后,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分享......
牧原、温氏屠宰加速
众所周知,牧原、温氏已经是国内“猪王”,其生猪产能放眼全球都是顶尖层次。而“猪王们”在体量达到一定水平后,便开始大力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其中发展最快的无疑是屠宰。
例如牧原:
2019年牧原在河南内启动3个屠宰厂项目,设计总产能600万头;
2020年末牧原总投产屠宰产能200万头/年,全年屠宰生猪23.9万头;
2021年牧原屠宰产能达2200万头/年,全年屠宰生猪289.7万头;
2022年牧原屠宰产能达2900万头/年,全年屠宰生猪736.2万头;
2023年最新披露产能依旧为2900万头/年,但1-5月已屠宰生猪449.1万头,屠宰量显著提升。
还有温氏:
2019年温氏共有14个屠宰加工项目投资意向通过内部审批,签订了1230 万头屠宰产能的投资协议,落实了12个生猪屠宰加工项目用地、10个屠宰许可批复;
2020年末温氏生猪屠宰产能约150万头;
2021年温氏竣工屠宰产能约400万头;
2022年温氏屠宰总产能400万头,全年屠宰生猪120万头;
2023年温氏屠宰产业继续发展,总产能布局高达2000万头,地区涵盖广东、两湖、江西、江苏、安徽、辽宁、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
不难发现,牧原、温氏的屠宰产能都是从2019年开始发力,而这正是养猪业在非瘟下洗牌的关键一年,如果不是后续3年温氏集团营收、利润欠佳,也许其屠宰产能也已达千万级别。
然而,两大猪王疯狂加码的“屠宰产业”却并未带来收益,牧原2022年生猪屠宰板块全年亏损8亿元左右,今年上半年也已亏损约3~4亿元,不过牧原表示随着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已经逐步扭亏为盈。并且实际上不止是牧原,温氏屠宰业务至今亏损,天邦也表示一季度屠宰亏损2500万元......
总的来说,屠宰行业的利润本就微薄,猪周期下屠宰场也会陷入亏损,据机构统计,上半年屠企平均亏损约为40.79元/头!
并且屠宰行业也并不缺产能,在牧原、温氏等猪企大力发展屠宰产能之前,全国生猪屠宰产能就已经足够,为何他们不遗余力要投入重金在这赔钱又过剩的产业当中呢?
屠宰产业现状
如果用两个关键词形容屠宰产业现状,那一定是——产能过剩、优质不足。
首先,当下全国生猪屠宰产能已高达 8.44 亿头左右,但产能利用率只有33%左右,为何产能利用率如此之低呢?因为全国大大小小的屠宰场太多了,且不规范产能依旧遍及各地。
众所周知,2022年全国出栏生猪约7亿头,但是据农业部有关统计数据,经过定点屠宰厂(场)检疫检验的生猪仅3亿多头。那也就是说,全年出栏的7亿头猪当中,检疫检验生猪只占42.8%。
还有一大半,未经检疫检验!
这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为这不仅关乎猪场疫病传播风险,而且关乎大众食品安全!
因此,猪企发展屠宰产能也是基于此背景,那就是尽管全国屠宰产能严重过剩,但是优质产能依旧缺乏,所以他们新建投产的现代化屠宰场有用武之地,而且受到主管单位的鼓励与当地部门的支持。
但是另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产能利用率太低!
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2022 年全国生猪屠宰排行前三名的年屠宰产能6500万头,但仅屠宰了3000万头左右,占产能的 46%,只占全国年屠宰量的10%。
因此尽管我们看到牧原、温氏等企业在大力发展屠宰,但实际上前三的大佬加起来,也只屠宰了3000万头猪,不过占全年出栏量的4.29%!这体现出两点,一是屠宰企业本身利用率低,这是他们亏损的重要原因;二是当下屠宰市场紊乱,价格决定竞争力,而大企业在这方面没有突出优势。
大而虚,虚且亏——这是屠宰企业的现状,也是我们跟发达国家的差距。
据了解,美国前五的屠宰企业市场占比已超71%,丹麦前2家屠宰企业市场占比超97%,德国前8家市场占比达65%......总而言之,与生猪养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猪屠宰集中度是很低的。
可能朋友们会说——他们杀猪的集中度低,关我养猪的什么事?
屠宰与养猪——利弊交织
首先,屠宰身为养猪产业关系最大的下游产业,利润分配是首要关系。
无论是否经过“猪贩子”,咱们的猪终归是进入屠宰场才能变成肉,所以咱们每天谈的“ 猪价 ”对于屠宰场其实就是成本。试问,如果屠宰场自身都不赚钱,他们能负担起更高的“成本”吗?
偏偏,屠宰场对于白条价格的掌控能力也很弱,所以他们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压低收猪价格,可即便如此还是要亏钱。
那么,大型屠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提升,对行业有怎样的影响呢?
第一,获取更多定价权、反哺养猪业——当今生猪产业的利润分配极不合理,在我们面临7元猪价的时候,菜市场肉价却依旧高达15元/斤以上!这背后的现象是,在生猪全产业的利润分配中,生猪养殖仅占7%、屠宰仅占6%,而猪肉批发、零售端的利润占比高达57%!
我们常说,养猪的没有定价权,实际上杀猪的也没有定价权!但是如果大型屠宰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能够大幅提升、市场占比合理提升,那么他们对于猪白条的定价权就会更强!而减轻所受到的中间商的压榨。
为什么现在没有定价权?要看到全国屠宰产能8.44亿头!批发商拿货的渠道与选择太多,而偏偏越不规范的越喜欢打“价格战”,就像当年的山寨手机一样。
第二,淘汰劣势产能,提升屠宰率——随着屠宰产能集中度的提升,在高度竞争中劣势产能将被逐渐淘汰,而那些大企业的屠宰工厂屠宰利用率极高,有利于最大化发挥一头猪的价值。如我今年参观牧原的屠宰场时了解到,他们不仅常规的猪肉、猪皮、内脏等能够分级高度利用,就连猪蹄壳都能有效利用,卖给相关厂商。
如果全国生猪屠宰率能够大幅提升,毫无疑问猪的价值大大提升,屠宰端自然也有更多利好。
第三,有助于食品安全、生猪疫病控制——屠宰业一大弊病就是优质产能不足,具体就是指还有许多小屠宰场机械化不足、屠宰率极低且卫生条件差,手工屠宰的屠宰场设施落后,作坊式操作,生猪宰前不静养、不淋浴,生猪应激反应严峻,降低了猪肉品质,并且污水排放不规范,容易对猪肉造成交叉污染,食品安全隐患巨大!反过来也容易对养殖端造成疾病传播风险。
因此,国家也在大力推动屠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十年来,随着《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生猪屠宰产业逐步规范化,全国的生猪屠宰场点由10万多处削减到 2.1万处,成效显著!
总而言之,我国屠宰产业正在进行的机械化、自动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不仅为社会福利、食品安全所需要,同样也为我们养猪业的高质量发展所需要,毕竟养猪已经正式进入“微利时代”,我们需要每头猪的价值能够最大化发挥,也需要更多的定价权!
最后,对于牧原、温氏、新希望等猪企而言,他们发力屠宰不仅是在上述背景之下,更是基于生猪调运已经从“运猪”转向“运肉”,因此需要针对猪场设置屠宰产能,防范疫病传播;此外,除牧原尚未明确发展食品产业以外,温氏、牧原都已发力食品端,因此屠宰也只是他们成为“食品巨头”其中的一环,也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猪王们实现了“从猪到肉再到菜”的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