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种猪,养好猪专业种猪优选导购平台!
全国咨询热线:15732740525
爱种猪网logo
您的位置: 猪业资讯
首页 > 猪业资讯 >

“关闭35个生猪养殖场,转移员工”,关闭猪场、卖猪场成行业“家常”话题,谁还在增产?

2023-08-24 阅读(

7月份,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揭晓,万洲国际在上榜的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

 

信息扩展:

 

万洲国际前身为双汇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猪肉加工商,其市场份额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所在国家均排名前列。

 

2022年,万洲国际营收281.36亿美元,生猪屠宰总量4891.5万头,肉鸡、鹅与火鸡屠宰2.4亿羽,坐稳全球肉食霸主的宝座!

 

然而这么强大的企业也难抵挡行情带来的影响,据芝加哥(路透社):根据密苏里州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法案(WARN)的通知,(万洲国际集团旗下)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将在10月份永久关闭密苏里州的35个生猪养殖场,并解雇92名员工。因美国肉类行业的利润不断下降,消费者需求减少等。

 

此外,该通知还称,所有受影响的员工都有机会被转移到公司的另一家工厂,前提是有职位空缺,不会取代其他员工。

 

生猪

 

关闭猪场、卖猪场成行业“家常”话题

 

比如:今年4月,新希望公告称,拟将控股子公司六和生物及其控股子公司持有的川渝地区7个猪场项目公司出售给兴新鑫农牧,本交易合计13.17亿元。

 

据公司公告,去年12月,新希望全资子公司“六和生物”与“兴新鑫农牧”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六和生物拟将其持有的川渝地区11个在建猪场项目公司出售给兴新鑫农牧,交易金额合计约9.26亿元。

 

去年8月,温氏股份与神农签订《合作意向协议》,将位于广西崇左的那琴养殖项目、新隆养殖项目、灶瓦养殖项目、逐渌养殖项目及位于云南曲靖的白水养殖项目和相关资产转让给神农集团。

 

还有,此前正虹科技宣布拟卖14套房回收资金,正邦科技拟以2.68亿出售两处养殖场给双胞胎等等。

 

行业依旧亏损,规模场依旧扩充产能......

 

生猪

 

成本情况

 

牧原股份:力争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kg以下

 

近日牧原股份召开了2023年半年报交流会。在会议上,牧原股份透露,随着饲料原材料价格的下降逐步体现在养殖成本上,公司力争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kg以下。

 

牧原股份向投资者介绍了公司近期经营情况。2023年上半年,公司出栏生猪3,026.5万头,实现营业收入518.69亿元,同比增长17.17%。归母净利润亏损27.79亿元,同比大幅减亏,主要原因为生猪养殖成本的持续下降及生猪销售均价较去年同期有所回升。

 

投资者询问,当前生猪养殖成本下降原因及未来下降空间?牧原股份答复:2023年7月份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3元/kg,对比去年年底下降约1.2元/kg。其中生产成绩提升贡献0.7元/kg左右,饲料原材料价格下降贡献0.5元/kg左右。未来公司将在饲料、营养、种猪、健康管理、养殖生产等各环节进一步挖潜成本下降的空间,持续改善各项生产指标。同时,随着饲料原材料价格的下降逐步体现在养殖成本上,公司力争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kg以下。

 

关于公司生猪养殖成本的离散度情况,牧原股份称,目前公司生猪养殖成本的离散度逐步缩小,部分优秀区域养殖完全成本在14元/kg以下,优秀场线养殖完全成本在13元/kg以下。公司将不断总结优秀区域的管理经验,推动生产团队相互学习提升,对重点落后场线进行定人定场帮扶,进一步减小养殖成本的方差。

 

生猪

 

新希望六和:7月份运营中场线出栏成本已经降至16.3元/公斤左右

 

投资者:目前 猪价 全国为17元,按照公司成本的计算,目前依然不能盈利,公司这种产能还有什么意义?高于行业成本线,就属于落后产能。

 

新希望董秘:公司7月份运营中场线出栏成本已经降至16.3元/公斤左右,且今年以来一直处于稳定下降态势。另据农业部数据,6月份规模养殖生猪和散养生猪每头成本分别为2153元和2227元,按照每头120公斤估算,成本约为17.94元/公斤和18.56元/公斤。

 

谁还在增产?

 

数据截至今年7月底各大企业能繁母猪数量:

 

牧原股份能繁母猪为303万头,达到历史最高峰;

 

温氏150万头,相较于一季度末的145万头增长5万头;

 

新希望保持85万头,年底恢复到95-100万头之间;

 

大象农牧从今年一季度末的10万头增长至7月底的14万头;

 

天邦从30万增长至35万;

 

广西农垦从12万增长至13.5万。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数据,6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96万头,是最高保有量105%,多出196万头母猪。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这5%足够让猪价触底摩擦。

 

当下,各大猪企“市场争夺赛”还在继续,去化程度低,时间长,行业或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进入微利时代。

 

而那些通过增发、配股、股权转让、银行贷款等渠道获取现金流用于保障养猪生产的企业,还能扛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