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猪价 再创年内新低,量价齐降, 生猪 养殖行业的亏损仍在延续。
根据各大猪企发布的6月销售数据显示,生猪销售价格普遍出现了明显下降,多家销售价格已跌破14元/公斤关口,且销售额排名前三的牧原股份、温氏集团、新希望的生猪出栏量分别为531.4万头、199.04万头和126.22万头,均出现了环比下降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从半年数据来看,多数猪企上半年的生猪销售量同比大幅增长,但由于猪价持续徘徊在成本线以下,上半年生猪养殖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或整体承压。
“端午节后消费市场惯性回落,居民采购猪肉积极性不高,市场多空压力凸显,市场供强需弱下,受市场下行压力陡增,猪价偏低运行,屠企开工率陡降,养殖端压栏情绪不高,加之饲料原料方面玉米以及豆粕行情偏强运行,这进一步加剧了生猪育肥亏损的压力。生猪养殖行业持续亏损,养殖企业现金流压力日趋增大,建议养殖企业可以通过适应市场变化、优化管理和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来应对挑战。”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告诉记者,如果从猪肉市场周期来看,7—8月是淡季,9—10月将是旺季,旺季的到来,必然会推动消费市场活跃,带来价格的上涨。“金九银十”会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当然淡季也有企业盈利,旺季也有企业亏损,因此,遵循市场规律,加强经营管理,探索“链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企销售“量价齐减”
今年以来, 猪肉价格 长期保持在14元/公斤至15元/公斤的低价位区间运行,并在6月底跌破14元/公斤关卡,创下年内新低。
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6月的标准体重 生猪价格 为14.22元/公斤,环比5月下降了0.17元/公斤,涨幅为1.18%,同比2022年6月下跌了2.63元/公斤,跌幅为15.61%。虽然月内的生猪价格呈现出先震荡后走低,但其中最高价格与最低价格之间差价幅度为0.84元/公斤,较5月明显扩大,调整现象加强。
事实上,从多家上市猪企公布的生猪销售数据中,同样可以看出6月生猪销售价格的低迷,多家猪企的销售均价普遍出现环比、同比双双下降的现象,且已有多家猪企的月销售均价已跌破14元。
为何生猪销售价格在6月下降明显,出现了年内新低?
卓创资讯猪肉分析师李素杰告诉记者,月中上旬散养户与规模养殖场出栏节奏减慢,生猪供应量有限;但因炎热天气下终端需求疲软,且端午节对需求的提振力度有限,整体需求亦偏弱,供需博弈,生猪及猪肉价格小幅震荡为主。月下旬,受西南等区域散发 猪病 的影响,散养户及规模养殖场出于避险考虑而提前出栏,供应短时增加,叠加终端需求依旧偏弱,导致生猪及猪肉价格下跌。
伴随着生猪价格的走低,上市猪企在6月的销售量也明显下降。头部猪企中牧原、温氏、新希望的出栏量超过了百万头,达到了531.40万头、199.04万头和126.22万头,相比上月分别环比下降了7.81%、4.93%和12.53%,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呈现出了明显增长态势。
上市公司业绩承压
事实上,上市猪企的出栏量不仅在6月呈现出同比明显增长趋势,从上半年整体出栏情况来看,除了牧原股份,其余猪企的生猪销售量多数呈现同比大幅增长。
具体而言,牧原股份上半年共销售生猪3026.5万头,同比下降3.26%,而温氏股份、新希望、天邦食品上半年分别销售1178.57万头、899.4万头、306.33万头,同比增长47.21%、31.33%、47.34%。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猪价持续徘徊在成本线以下,加速出栏意味着上市公司或难以避免陷入“越卖越亏”的泥潭,给公司业绩带来较大压力。
在此情况下,相关上市公司正在积极通过多种途径减轻公司运营压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如牧原股份不断优化养殖成本,已将完全成本已下降至14.9元/公斤左右,天邦食品此前披露定增预案修订稿,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亿股,募资不超过27.2亿元,其中20亿元用于数智化猪场升级项目;新希望将旗下六和生物及六和生物子公司持有的川渝地区7个猪场项目公司,以13.17亿元出售给参股公司兴新鑫农牧。
尽管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已“各显神通”,但行业究竟何时能够走向上升通道仍是未知。
李素杰表示,7至8月份是传统的二次育肥入场时机,养殖端看涨后市行情,多会补栏中小体重生猪,但猪价持续低迷,养殖端观望情绪浓厚,补栏积极性或有所降低。近期猪肉价格震荡微跌,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或不减,但需要略好于上半年,或支撑原料成本有反弹契机,下半年猪肉价格或小幅上行。
袁帅认为,从下半年趋势来看,生猪市场的价格波动是不可避免的,但猪价走势有望迎来向好态势。在三季度在高校陆续开学的背景下,猪肉消费或由分散转为集中,叠加中秋、国庆双节拉动,终端市场或全面回暖。
与此同时,他建议,企业可以优化生产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可以通过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降低养殖成本,缓解价格下跌对盈利的冲击;可以寻求市场多元化,开拓其他肉类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对生猪价格波动的敏感性;还可以加强与供应链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价格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