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for Animal Health, OIE)将动物福利定义为“动物如何应对它生活所需的条件”,一个好的动物福利包括生物功能、情感状态以及自然生活条件三者的有机结合。动物的心理福利,是全身福利状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神经科学已经表明,在人类和动物的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有类似的功能和结构。动物的心理状态不仅反映在行为变化上,还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改变某些生理参数,这就是“应激反应”。
1 猪的心理福利概念
猪的心理福利是让猪没有恐惧感和悲伤感,包括不受饥饿困扰(提供充足、优质的饲料与饮水)、有个安稳的居所(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光照等猪舍环境)、不受病痛伤害(注射、断尾、分娩等的合理操作)、有表达行为的自由(不进行限制饲喂和不使用限位栏)、无恐惧与悲伤(满足猪与猪之间及人与猪之间的感情沟通)以及当身体疼痛、受伤和生病时,有获得预防或快速诊治的自由。
猪也是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高等哺乳动物,也有满足感情沟通的需要,也有其固有的心理需求。意大利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特殊研究表明,猪也能体会到痛苦、疲劳、兴奋、紧张与爱情。如果让猪独处一室,猪会感觉到压抑,情绪变得沮丧,时间一长,就会增加它的攻击性。恐惧是指个体对潜在的威胁因素所产生的综合情感。研究表明,动物是“新生恐惧者”,它们对异常或不熟悉的事物会产生恐惧,恐惧的动物很可能出现生长更慢、饲料报酬更低的情况。对人有恐惧感的猪只体内皮质醇激素水平与应激猪体内的激素水平相当,导致生长与繁殖水平下降。
目前养猪普遍重视生产效率的提高,很少关注猪的生理福利,几乎不关注猪的心理福利;普遍重视猪的疾病状态和机体亚健康,却忽视猪的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其实,猪的心理亚健康和心理疾病同样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诱发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影响猪肉质量。
2 心理福利对种公猪的影响
公猪的个体差异很大,有些公猪在5月龄前就已达到性成熟,可以配种。但是,现代“标准化”猪场严格执行公猪到达8-10月龄才允许开始配种。结果,那些早熟的公猪被囚禁在公猪舍的单栏,急得整天口吐白沫,拱门撞墙,最终导致精疲力尽,精神恍惚,吃完就睡,昏昏沉沉,见了母猪也无动于衷。公猪的这种心理创伤直接导致性欲下降,而且很难通过疏导和激素治愈。
3 心理福利对种母猪的影响
3.1 对后备母猪的影响
后备母猪在性成熟前饲养在全封闭的大栏内,不享受阳光,不接触泥土,更没有机会与公猪接触,因而精神沉郁,清心寡欲,抑制了生殖机能的发育,导致发情不明显。这种心理抑制导致的乏情很难通过激素或其他药物治疗。
3.2 对妊娠母猪的影响
妊娠母猪被囚禁在限位栏中,其心情更为郁闷,不能活动,不能拱土,地面潮湿,光线阴暗,噪音大,吃不饱,烦躁的心情无处宣泄,成天只有咬冷冰冰、硬绑绑的铁管。到了产前一周,母猪被驱赶到了产床,同样是狭小的空间,冷冰冰的铁管,踩踏不平的漏缝地板,没有垫草,没有音乐,完全不能满足母猪产前叼草做窝的天性和产前心理紧张的心理学需求,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
3.3 对哺乳母猪的影响
母猪产后3周左右正值泌乳高峰期,母性的本能表现也是最强势之时。但现代化猪场基本上是3周左右断奶,突然把母猪赶出产房,或者所有 仔猪 一次性转入保育舍,这对母猪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刺激和心理创伤,一胎复一胎,心理创伤一次又一次加剧,影响母猪正常繁殖机能的发挥,5胎之后就开始出现繁殖机能衰退,淘汰率升高。
有的母猪由于产程过长,接产人员粗暴地直接将手伸入母猪子宫内进行掏仔,这对哺乳母猪来说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创伤。
现代化的产房中,产床成排、高度密集,各产床之间以铁栅栏相邻。仔猪产后编耳号、断尾、剪牙、补铁、疫苗喷鼻、“三针保健”、7-10日龄去势,这些操作当着众多母猪和仔猪的面,毫不掩饰。仔猪被捉拿的无助和求援的哀鸣声、断尾注射惨痛的嚎叫声,此起彼伏,给同幢猪舍及周围猪舍中其他母猪和仔猪是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和心理创伤,这些操作给仔猪的心理创伤是难以抚平的,这样的产床活像一个大病房。
4 心理福利对保育猪的影响
在保育舍中,一头猪叫,全群猪醒;一头猪嚎,全群猪惊。保育阶段是疫苗注射及饲料或饮水中加药最频繁的阶段。近几年,给保育猪注射疫苗越来越频繁,给保育猪打针可谓“人猪肉搏战”。在同一幢猪舍中,不管给哪一头猪注射,其他猪都是诚惶诚恐地看着、躲着、缩着、抖着、跑着,它们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消化系统的工作暂停。生物学的本能使它们动员体内所有的能源贮备准备逃跑。特别是群体大、密度高的猪群,在每次注射疫苗时,猪与猪之间就会发生肉搏式的追打,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经过注射的整幢保育猪3天内不会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一旦遇到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则很难招架。有的猪打完针就拉稀、休克甚至死亡,这就是被惊吓引起的,可见心理打击的严重程度。
由于囚禁在高密度猪栏中,保育猪的奔走、玩耍、拱土、探究反射等生物学天性被压抑,心情极度郁闷,从而导致心理健康指数远远低于传统养猪。而在分群、换栏过程中,饲养人员的粗暴棍击、踢打、呵斥,更是让猪把饲养人员看作是威胁生命的天敌,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留下恶劣的心理阴影。
5 心理福利对肥育猪的影响
猪是群居动物,有社会集群的心理需求。但猪的智商只能认知10头左右的社会朋友,组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如果群体过大,超出了猪的智商认知能力,就容易相互攻击、咬架、打斗。被咬的猪往往就产生心理创伤和不自信,对其他猪产生不信任的防范心理和恐惧感,这种心理导致交感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血压和血糖升高,能量代谢加速,从而形成热增耗增高的应激生理特点,影响其生长发育。一个栏内饲养的猪数量太大,或经常分群和并群,易导致猪群社会结构失调,猪群心理恐慌,心不安则五脏乱、百病生,影响正常的生理代谢,影响生长发育。
生长肥育猪还有一个常见的心理异常就是“工作服综合征”。在注射疫苗之前,当猪看到防疫人员穿着蓝大褂、拿着记号笔、碘酒、注射器时,当猪看到它的同伴们被捉拿“中枪”时,当猪连续听到同伴们被捉和注射时发出的鬼哭狼嚎声时,它们就产生强烈的心理恐惧,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肠胃蠕动减慢。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血液中持续高水平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缓淋巴细胞增殖,减少抗体产生,改变猪的免疫系统,损害猪抵抗感染的能力,传染病易感性提高。
6 提高猪心理福利的措施
6.1 友善对待每一头猪
应用自动食槽和自动料线之后,饲养员与猪的亲密接触少了,猪与人的正面条件反射少了。德国政府鼓励饲养员每天与每头猪有20秒的接触时间。研究表明,改善管理人员态度与行为可降低猪对人的恐惧度,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减少分娩期干扰,禁止对分娩母猪高强度助产,使母猪更加温顺,可减少母猪攻击、压死乳猪的行为。
在驱赶和转群时,采用塑料赶猪拍来替代铁棍或电击棒,让猪只自由行走,切忌粗暴。
为减少免疫注射对猪造成的心理创伤,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护措施:⑴同栋猪舍两列中对应的猪栏同时进行注射,以使对应猪栏混乱刺激相互抵消;⑵用挡板把猪逼在角落挤紧,此时对猪进行注射,减少应激;⑶注射时用屏障挡在术者两边,避开其他猪的视线;⑷注射前禁食,调暗光线,调高室温,以降低猪群的兴奋程度;⑸注射完后立即喂食,此时猪因饥不择食而忘记痛苦。
为了减少妊娠期因限饲造成母猪对饥饿的恐慌,可在日粮中添加“美纤多”等膳食纤维,既增加母猪饱感和扩大肠道容积,又解决母猪的便秘问题。
6.2 提供猪群温馨环境
尽量给猪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温馨的生活氛围。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听觉刺激可有效调节猪的情绪。适宜的音乐刺激可调节猪的生活气氛、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改善生理状态,降低应激,音乐完全可以用来改善猪的心理福利。研究表明,播放音乐使仔猪的攻击打斗行为极显著地降低,使仔猪更加安静。
可以在猪栏内放置一些麻绳、圆球和铁链等动物专用玩具供猪玩耍,以提高猪群的业余生活,改善其枯燥环境。
猪场在确定后备公猪初配日龄时,一定要根据不同个体性成熟的特点,不能一刀切。后备公猪栏和后备母猪栏交替相间饲养在同一栋猪舍,让公猪与母猪可以隔栏相望,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交流感情,防止公猪发呆报废。
6.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Hemsworth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证明,管理员对猪实施不当处理给猪带来的心理压力对性能有影响。相对于交感神经处理,对猪的不愉快操作更可怕,可导致皮质类固醇激素水平长期升高,生长速度放缓,母猪的怀孕率降低,青年公猪生殖发育延迟。
要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既要规范猪群的标准化管理,更应注重文化修养的提高,重视动物心理学(AnimalPsychology)等学科的研修。
猪的心理亚健康和心理失常给猪场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猪肉质量的退化是惊人的,更惊人的是业内人士对此问题的茫然无知和司空见惯。满足猪基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人道”地饲养猪,保障其健康与快乐,减少其痛苦,满足猪生物学特性与行为特性,让猪有表达天性的自由,人猪和谐共处,既是对猪的福利,也将极大地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与猪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