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种猪,养好猪专业种猪优选导购平台!
全国咨询热线:15732740525
爱种猪网logo
您的位置: 养猪技术
首页 > 养猪技术 >

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现代猪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要义与行动前瞻

2024-11-13 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不断进步,新质生产力已然成为推动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生猪产业这一传统农业领域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技术水平,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现代猪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时代要义与行动前瞻,以期为培养更多产业适配性人才提供参考和指导。

 

养猪场

 

1 现代猪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1.1 基本内涵

 

现代猪业新质生产力是提升现代生猪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科技创新引领

 

现代猪业新质生产力是以生猪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解决生猪产业中的关键结构性、技术性问题,如种猪育种、疫病防控、高效管理、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等,主要是以科技来推动生猪产业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

 

1.1.2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通过现代猪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如生产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模式、数据等,实现生猪产业相关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点是优化养殖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等。

 

1.1.3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推动生猪产业从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高效型、绿色型转变,实现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包括发展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养殖,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等。

 

1.1.4 质量效益并重

 

新质生产力不仅追求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更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通过提高生猪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具体特征

 

1.2.1 创新驱动性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2.2 生产高效性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技术水平和改善管理手段,实现更高效的生产过程和更优质的产品服务。生猪生产呈现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生产变得高效。

 

1.2.3 跨界融合性

 

打破传统产业的界限,推动生猪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交叉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跨界融合,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1.2.4 产业开放性

 

生猪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国内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布局全球化,拓展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的态度。

 

1.2.5 持续发展性

 

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6 人才支撑性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新质生产力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智能化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推动力量。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2 时代要义

 

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是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具有时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1 宏观层面: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生猪产业正逐步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这一趋势,确保人才能够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这要求人才培养机构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备与产业升级相匹配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能力素质。

 

2.2 中观层面: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

 

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生猪产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应具备运用新技术、新管理模式的能力,以推动生猪产业的高效、高质量发展。这要求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2.3 微观层面: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增强企业内外竞争力

 

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生猪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可以推动生猪产业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

 

养猪

 

3 行动前瞻

 

人才是能动主体,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素质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未来应贯彻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战略要求,把握职业教育发展势能,推动人才培养质效跃升,加快为现代猪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3.1 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密切关注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变化,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行业适配性高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需求和市场要求。建立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培养体系,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探索科教融汇。积极拓展学生成才路径,为学生提供行业实际相符的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支持。

 

3.2 重构高适配度课程体系

 

根据生猪产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建设、更新和衔接,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引入生猪产业智能化、数字化等赋能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工艺、新标准,持续深化岗科赛证融通,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跨专业能力。

 

3.3 技能竞赛驱动实践教学

 

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通过建设高水平开放性实训基地、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实训基地应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和工作场景,积极融入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实践锻炼机会。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促进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全力托举高素质技能人才由‘工’变‘匠’。

 

3.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持续加大对高水平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力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有效的科教项目、企业实践、行业服务,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交流,促进校校间、校地间不同类型教师的相互交流和学习。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来校授课或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3.5 优化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不断探索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完善、科学的学生评价机制,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优化教师评价和考核机制,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进行多维度评价。此外,加强与企业、行业等合作,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联合评价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企业需求、行业要求和社会期望。

 

4 总结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是现代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高技能人才培养又是现代猪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与转化的关键环节,要求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最新技术、策略,还能适应并引领行业变革,通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生猪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