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 是猪群在冬季和早春等寒冷与天气骤变时节常易发生的一种疾病。这种 猪病 多发生于晚秋、寒冬和早春,但以冬季最为严重,常呈地方性流行。此病发病率高(可达10%以上),死亡率低(小于1%),病程短,潜伏期2~7天。不同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猪均具有易感性。
寒冷、潮湿、长途运输、拥挤、饥饿、饲料改变以及寄生虫等因素都可促使本病发生。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鼻液、气管和支气管渗出液、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处,可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经呼吸道引发感染,传播速度很快,一般在1周左右即可传遍全群。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可长时间带毒,是猪流感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也是导致日后发生猪流感的重要原因。
感染猪流感的猪会发病突然,体温迅速升高到40.5℃—41.5℃,严重的高达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肌肉关节痛,不愿走动,常横卧在一起,强迫其行走时往往跛行,捕捉时发出尖叫声。
病猪呼吸急促,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并伴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音似犬叫。眼、鼻分泌物增多,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结膜潮红。患猪粪便干硬,表面带有黏液,小便短小色黄,体重下降,机体衰弱,此时如不并发或继发感染,一般极少出现死亡。多数可在7天后康复。
如继发其他病毒或细菌(如巴氏杆菌、支原体、链球菌等)感染时,则病情加重,常因发生肺炎而死亡,死亡猪只往往可见腹部、臀部、耳尖皮肤发绀,鼻孔流出白沫或浓稠鼻涕。怀孕母猪感染时,可出现流产、早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及产出弱仔数增多等。弱仔猪大部分于哺乳及断奶前后死亡,存活的则转为慢性病,持续咳嗽,消化不良,病程可持续1个月以上,最后衰竭而死。
猪流感的诊断首先可根据发病季节及天气情况,以及猪只突然发病,传播迅速,呼吸道症状明显,持续高热,鼻液增多,咳嗽和呼吸困难,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发病,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的流行特点再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诊,要进行确诊可根据实验室检查。
对于猪流感的防治应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外来疫源的传入。
2.做好日常饲养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干燥,保暖、通风,饲喂全价均衡饲料,提高猪只抗病能力,定期对饲养环境和猪舍进行消毒(消毒时选用对呼吸道刺激较小的药物),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防止猪群过于拥挤,尽量减少饲养过程中的应激反应,以维持猪群正常的免疫应答。
3.加强防范,合理免疫。避免感染动物和易感动物的接近,人患甲型流感时不要接触猪群。对于猪流感危害较严重的地区,仔猪可进行2次免疫,其间隔期为1个月。初免时间可依据母源抗体水平来定,一般断奶时进行首免,同时要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防止猪流感的发生和流行。
4.对发病猪只要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发生猪流感的猪只要及时进行隔离,同时栏圈、饲具要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剩料、剩水进行深埋或无害化处理。
治疗时除了给病猪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对于体质虚弱的病猪,可增加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注)以提高猪体抗病力之外,还要给患猪使用抗病毒和解热镇痛药进行清热解毒,防止继发感染,如肌肉注射恩诺沙星+复方氨基比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