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猪场都会通过设备的维护与更新,人员洗消流程强化,物质进出管控等措施来提升防控等级。尽管猪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疫情的到来也常常措手不及。冬季疫情多发与普发现象表明,常规防护手段,并不能有效提升冬季防控效果。如何做好冬季防护措施来保障猪场安全,有以下防控思路给到大家。
一、冬季猪场普遍存在的 生物安全 漏洞
冬季猪场疫情高发并不是没有实施安全防护,而是生物安全漏洞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给病原的传播带来便利,从而引发猪群健康问题。
常见的生产漏洞有以下几方面:
1.洗消执行和效果没有保障
洗消流程是否合理,流程执行是否到位,检测结果是否有追踪,流程是否及时优化是生物安全长期被重视的保障。
2.防控重点不突出
并不是所有因素引发猪场疫情感染的风险都相同。将精力和财力过多的投入到较安全的传染因素上(过度防护),完全是浪费资源。冬季最易检测到的对猪群影响最大的生产因素需要明确,并加大监控力度。
3.猪群流动频繁(引种时机和操作不当,卖猪频繁)
当大环境频繁检测出样品阳性时,最易造成猪场发病的因素可锁定为猪只与猪车。物品,水料,人员都可以通过管控,隔离,静置,设备处理来逐层减毒,最终达到安全的等级。猪只是活体,容易感染和携带病原(不能百分百检出),猪车的病原载量最高(建议每车做烘干检测);冬季做种猪更新,频繁卖猪,场内猪群频繁调动,易造成病原入场和扩大污染区域。
4.防控硬件与人员素质不匹配
想要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硬件设备和稳定的安全监督员二则缺一不可(场内的防扩散和降低损失都要求稳定的生产团队)。硬件改造仍然存在安全缺口(洗消与隔离舍,外置售猪台,猪场围墙与廊道必不可少,风险较大区域甚至需要配备空气过滤设备)或人员对设备未能有效应用(流程不熟,要求不清,执行不严)都将成为安全的漏洞。硬件设施可参考优秀企业;安全员的安排必须慎重。
二、冬季制约猪场生产安全的因素
冬季猪场疫情高发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外部原因—环境因素延长了病菌存活和感染的时间,增加了环境中病菌的载量,加大了猪群和病菌接触的时间。
外部因素的成因:
大环境恶化;空气干燥,病菌传播距离远;清洗难彻底;消毒药难以充分接触病菌且药效打折扣;人员洗消执行不严;后勤保障准备不足(长时间工作疲惫,洗漱,服装,隔离服,鞋套等耗材不够)等。
内部原因—机体免疫力下降,极易感染病菌。
内部因素的成因:
长期的环境应激导致猪群抗病营养消耗过多;受冷应激影响,黏膜免疫防护降低。
三、提升冬季安全防护的优化方案
1.减少环境应激
环境应激是冬季造成猪群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因素,而造成冬季环境应激的所有原因都与设备相关。
★设备不全:增温设备的最大功率都难以保证猪群生长要求;关键环节未应用增温设备(热水洗消与烘干设备等)使猪群过渡消耗自身营养来对抗不利环境。
★设备未及时检修:入冬前未对增温设备、栏舍完整性保障(保温与防贼风)、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等进行维修,猪群健康受到影响后才做整改。
★环境参数设置不当:未根据猪群的体重,日龄等生理因素来设置合理的温度,密度,有害气体浓度等环境指标。
★未应用环境监测设备:一天内不同时段里,相同功率的设备并不能提供给同一批猪群稳定舒适的环境,根据变化的环境来调整设备功率才能维持猪群最佳环境要求。
2.优化洗消流程
★洗消时间
烘干时长—以达到设定温度后的持续时间(65℃温度维持20min)为准;
物品静止时间—达到0.5ppm臭氧浓度后维持12h以上;
浸泡消毒时间—完全浸没,合理浓度与温度下的有效消杀时间;
洗澡隔离时间—开始冲洗至结束持续15min,进场隔离最少1天1夜。
★防控空间
扩大安全防护距离至场区隔离墙外1km,增加防护关口,卖猪台,隔离间,转猪车。
3.保障洗消效果
★正确实施消毒方式
消毒药选择—需根据药效(是否能杀灭),病菌杀灭时间,能否完全接触,评估消毒效果;消除结冰影响——地面铺撒畜牧盐防冻;使用有机酸或有机酸盐脂喷洒避免消毒药水结冰;减少扩散—转猪时可使用地毯和塑料薄膜来减少粪污残留;用有底封闭料车做问题猪转移。
★组合式消毒
防冻液(3%乙酸乙酯)+水加热+烘干+熏蒸(戊二醛或臭氧)+生石灰+消毒药来确保消毒效果。
4.提升猪群健康度
入冬前的加强免疫与保健;
减少人员与猪的接触(暂停上产床,打疫苗,做人员流动的防护,并增加 饲料营养 )
严格控制引种,冬季不要引种,减少猪群规模,降低饲养密度;
避免长期卖猪,频繁卖猪( 批次化生产 逐渐普及的原因);
全场梳理病弱猪和生产性能较差的猪,减少易发病猪群;严格执行差猪淘汰,精养母猪。
冬季猪场生物安全的防控需遵循“外阻”和“内清”的防控原则;通过设备与环境优化来降低病原载量,减少猪群应激达到“外阻”的目的;通过合理营养与适时保健提升猪群抗病能力达到“内清”的目的;双管齐下保障猪场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