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气候变幻莫测,对于养猪户而言,除了日常的饲养管理,还有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需要时刻警惕—— 非洲猪瘟 的防控。这种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恶性传染病,如同悬在养猪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稍有不慎,便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如何在这场持久战中守住防线,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成为摆在所有养猪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非洲猪瘟并非新出现的疾病,但其带来的威胁却从未减弱。虽然主要传播途径是直接接触病猪或污染物,但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尘埃等在空气中短距离传播,尤其在气候干燥、通风不良的猪舍内,传播风险更高。一旦猪群感染,高热、皮肤发红、体表出血、便秘和腹泻等症状接踵而至,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最终导致猪场遭受巨大损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仅仅依靠药物预防远远不够,必须建立起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防控体系。消毒、物资管理、人员流动、引种、防鼠等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成为病毒入侵的突破口。
首先,消毒是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许多养殖户虽然定期消毒,但往往流于形式,消毒不彻底,导致病毒残留,为疫情埋下隐患。正确的消毒方法应选择高效、广谱的消毒剂,例如以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为主要成分的非克太保,并确保对猪舍地面、墙壁、栏杆等进行彻底喷洒,不留死角,保证足够的消毒时间,才能有效杀灭病毒。
其次,物资管理是阻断病毒传入的重要环节。养殖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物资采购计划,尽量减少采购次数,降低病毒传入的风险。建议一次性集中采购2-3个月的物资,并建立完善的入库登记制度,以便追踪溯源。此外,在猪场外围设置专门的物资仓库和消毒间,对所有入场物资进行彻底消毒,确保万无一失。同时,严禁外来猪肉制品进入猪场,避免病毒通过食物链传播。
人员流动也是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规模化猪场而言,员工管理至关重要。所有进入猪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程序,进行淋浴、更换专用工作服和鞋帽,并进行手部消毒。限制非必要人员进出猪场,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风险。
引种是扩大猪群规模的必要手段,但也存在引入病毒的风险。因此,选择健康的种猪至关重要。建议从信誉良好、具有完善防疫体系的正规种猪场引种,并对引进的种猪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此外,尽量减少引种次数,最好一年一次性引进足够数量的种猪,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在运输过程中,也要对运输车辆和相关人员进行严格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最后,鼠类等有害生物也是传播 非洲猪瘟病毒 的媒介。老鼠活动范围广,携带病毒能力强,很容易将病毒带入猪场。因此,做好防鼠灭鼠工作至关重要。定期清理猪场内外环境,清除杂草、垃圾等鼠类藏匿场所,并采取物理、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灭鼠,有效控制鼠类数量,切断病毒传播途径。
除了以上措施,加强疫情监测也必不可少。养殖户应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并报告当地兽医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同时,积极学习非洲猪瘟防控知识,提高自身防控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疫情挑战。
非洲猪瘟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企业、养殖户共同努力,构建起坚固的 生物安全 防线。只有坚持科学防控,落实各项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情,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守护好百姓的“肉盘子”。 这不仅关乎养猪户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